首页 体育 房产 食品 文旅 亲子 健康 酒店 汽车 娱乐 时尚 生活 商业 科技 新闻 财经 智能 教育 游戏

药明爆发,美迪西暴涨,最“惨”CRO转运,谁救了CXO?

2025-07-15 IDOPRESS

图源:豆包

E药经理人根据Wind数据统计,从年初到7月11日,A股CXO公司股价均获得了一定涨幅,不管是“卖猴”“卖鼠”的,做药学、安评业务的,精耕临床CRO的,还是做CDMO的。

牛市里,CXO普涨没什么稀奇。然而从时间纵向来看,CXO自2021年夏估值泡沫见顶后持续震荡走低,2024年受《生物安全法案》冲击,行业遭遇猛烈的估值杀跌,终于在近期,在申万医药生物细分领域中,医疗服务板块反弹强劲,涨势最为明显。其中涨幅较靠前的,有曾经深陷价格战漩涡的CRO美迪西,最“落魄”CRO睿智医药,以及“纯安评一哥”昭衍新药。

同在上周,CXO业绩面的显著拐点,在药明康德、博腾股份、纳微科技等业绩预增公告里开始显现。尤其是“一哥”药明,预计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0.64%,实现经调归母净利同比增长44.43%,超出市场预期。预告一发布,CXO概念股集体爆发。

结合在手订单情况、盈利质量等情况,中国整个CXO行业在分化的关键节点上,已逐渐孕育出了新的成长主线。

业绩里的信心

药明康德预计,上半年实现营收约207.99亿元,同比增长20.64%,其中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约24.24%。预计同期实现经调整归母净利润约63.15亿元,同比增长44.43%。另外,预计实现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85.61亿元,同比翻倍。

值得一提的是,从单个季度收入同比增速来看,药明自去年Q4开始由负转正,今年Q1实现了21%的增长,根据上半年业绩预告计算,今年Q2收入同比增长约20%。而按CXO行业既往季度性表现规律,药明康德接下来两个季度的营收及利润表现有望继续增长。

本次预增原因,除了出售持有WuXi XDCCayman Inc.部分股票的收益外,药明康德“一体化、端到端”CRDMO模式下的主营业务韧性,进一步得到了验证。

另外,按照药明康德近几个季度的业务线表现来看,TIDES业务(寡核苷酸和多肽)的贡献,应仍占据了关键位置。

博腾股份,预计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15.5亿-16.2亿元,同比增长15%-20%;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-3000万元,较上年同期亏损实现大幅扭亏为盈。

此外,圣诺生物、诺泰生物也发布业绩预告,作为国内多肽CDMO的代表,两者均预计上半年的净利润大增。

复盘来看,几家企业具备显著共性特征——深度锚定高增长生物技术赛道,构建全球化交付能力。

具体来看,这些企业又分别代表了CXO三大成长主线的可行性:

圣诺生物和诺泰生物,验证了“精细化、细分化、专业化”精耕明星生物技术赛道实力,从而助力业绩大涨的可能性;博腾股份,印证了战略转型升级、困境反转的可能性。值得一提的是,通过战略调整获市场高度关注的CXO,还有睿智医药。自2024年以来,睿智医药启动了整包式项目,在ADC赛道加速布局,聚焦复杂大环肽、GLP-1、PDC/RDC等前沿领域,团队规模与订单量均呈增长趋势。此外,公司同样进行海外市场深耕,渗透欧美市场。基于此,这家CRO的估值在今年获得了市场重估。

而综合型CXO巨头药明康德,其“CRDMO”模式代表了行业进化前行的未来大方向——通过“研究、开发、生产”全链条协同,成为全球创新药产业的基础设施级合作伙伴。

当然,CXO行业发展情况,必然还要看在手订单规模和季度环比改善趋势。订单在手,业绩增长基础就有保障,更能反映企业在技术壁垒、客户黏性等方面的竞争优势;而持续的季度环比改善,则验证了行业复苏的韧性与企业运营效率的提升。

国内前五大CXO企业分别为药明康德、康龙化成、泰格医药、凯莱英和博腾股份。早在2024年年报里,五家企业就集体释放了一大积极信号:降本增效策略陆续得到压实;在手订单数量也在增加。如康龙化成实验室服务和CMC 服务在2024年新签订单同比增长分别超过15%和35%。今年Q1,药明康德持续经营业务在手订单更是同比大增47.1%……

而从单季度收入来看,除了药明康德、博腾股份释放了最新积极信号,临床CRO龙头泰格医药,今年Q1的收入同比增速已明显改善,凯莱英去年Q4的收入同比增速也已转正。

三条“生存”主线

整体来看,CXO行业今年迎来股价大涨,是行业回暖、技术迭代、产能出清以及上市公司业绩表现改善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而中国CXO行业本轮的回暖本质,又是‌“全球需求修复+技术红利+产能出清”‌ 的三重共振,领涨企业均具备‌技术壁垒、战略重生或资源独占的特质。

与此同时,整个行业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十字路口,三条行业发展主线倒逼CXO企业塑造新的竞争力。

第一条主线,强化龙头效应,引领行业整合。随着行业“价格战”的持续,诸多中小型企业破产退出,而头部企业通过降本增效、提升产能利用率等措施,实现了业绩的回升与稳步增长。

第二条主线,全球供应链韧性需求在大力释放。大、中型CXO企业纷纷在欧美建设的本土化基地,成为跨国药企分散风险的关键支点。

第三条主线,‌GLP-1、ADC等前沿新兴技术疗法引爆的研发生产需求,正在重塑CXO的价值分配格局。

生物技术的迭代,促进了新药研发需求结构升级,而基于中国CRO行业的综合性优势,国内CRO企业仍将是承接国内外新药研发外包需求最主要的角色。同时,在国内政策与资本双赋能下,创新药企融资门槛降低也间接在激活CRO需求。

但在新一轮竞争中,CRP行业正从“人力密集型”向“技术驱动型”演进。精细化深耕非肿瘤领域创新药械外包服务,探索“AI+CRO”运用等,成为新的角逐关键词。

另站在CDMO端来看,两大维度的需求变量在倒逼中国的CDMO企业进一步构建竞争力。

一边,在生物技术迭代的过程中,技术的复杂性催生了对专业化CDMO服务的需求。

另一边,全球药企需求的分化,加速推动了服务模式的细分,如Biopharma倾向剥离非核心生产环节以聚焦创新管线、驱动CDMO向高端工艺深化,而Biotech因资源约束依赖从靶点验证到IND申报的全周期支持的一站式服务,催生全链条CDMO平台。

这一趋势下,整个创新药产业进入到了真正“拼体系”的深水区。当产品逐步走出临床,走向全球注册与商业化交付,传统CDMO的角色正在被重新定义。尤其在“成本-质量-速度”三重强压下,越来越多创新药企面临从“能做早期”到“跑完后半程”的能力转型,并希望在这条“从研发到上市”的路径中找到“最后一公里”的更强支点。对此,构建全球交付和一体化开发能力,以建立深度的全球合作伙伴关系,是国内CDMO正极力做的事。

(责任编辑:zx0600)

免责声明: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。 本站所有资源全部收集于互联网,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,如有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等,请给我们留言。
      联系我们   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