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零售战略转型阵痛、息差持续收窄、财富管理异军突起,平安银行的三季报勾勒出中国银行业转型的典型缩影。
10月24日,平安银行交出2025年前三季度成绩单,第三季度单季该行实现营收312.83亿元,同比下降9.2%;实现归母净利润134.69亿元,同比下降2.8%。营收下降但净利润降幅收窄,揭示出这家零售银行正在经历艰难的战略换挡。从半年报到三季报,归母净利降幅从3.9%收窄至3.5%,表明该行冀光恒行长所说的“业绩筑底企稳”或许正在到来。
业绩下滑、息差承压
前三季度,平安银行实现营收1006.68亿元,同比下降9.8%;净利润383.39亿元,同比下降3.5%。这一数据相较上半年略有改善——上半年该行营收同比下降10.0%,净利润同比下降3.9%。第三季度单季,净利润同比下降2.8%,较上半年明显收窄,表明该行业绩可能正在触底回升。对于业绩表现,平安银行解释主要受两大因素影响:贷款利率下行和业务结构调整导致净息差收窄。
平安银行前三季度净息差为1.79%,较去年同期下降14个基点,息差收窄直接影响了利息净收入。2025年1-9月,平安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平均收益率为3.97%,较去年同期下降73个基点。其中,企业贷款平均收益率下降54个基点,个人贷款平均收益率下降85个基点,零售贷款收益率降幅尤为显著。而负债端成效显现,计息负债平均付息率1.73%,较去年同期下降47个基点。
平安银行资产质量保持稳定,不良贷款率1.05%,较上年末下降0.01个百分点,该行逾期60天以上贷款偏离度0.77,逾期90天以上贷款偏离度0.66,表明不良认定标准严格;零售资产质量有改善迹象,平安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1.24%,较上年末下降0.15个百分点,企业贷款不良率微升0.16个百分点至0.86%,主要是部分存量房地产业务风险增加。
对公补位、财富亮点
零售业务作为平安银行战略核心,正处于深度调整期。截至9月末,个人贷款余额17291.92亿元,较上年末下降2.1%。其中,住房按揭贷款逆势增长8.1%,而信用卡应收账款下降7.9%。最引人关注的是零售盈利贡献度大幅下滑,上半年零售业务净利润占比仅为4.0%,与昔日零售形成鲜明对比。可以看出,零售金融的竞争已进入下半场,不再是跑马圈地的速度赛,而是精耕细作的价值战。
与零售收缩形成对比,对公业务稳步增长。截至今年9月末,平安银行企业贷款余额16885.61亿元,较上年末增长5.1%,成为资产规模的重要稳定器。企业存款余额22753.25亿元,较上年末增长1.3%,且平均付息率降至1.61%,负债成本优化明显。平安银行对公业务坚持的“三精”策略——做精行业、做精客户、做精产品,正在逐渐发挥作用。
在整体业绩承压的背景下,财富管理成为一抹亮色。前三季度,平安银行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39.79亿元,同比增长16.1%。其中,代理个人保险收入12.37亿元,大幅增长48.7%。截至9月末,该行财富客户149.11万户,较上年末增长2.4%;私行客户10.33万户,增长6.7%,客户结构持续优化。银保业务正成为重要增长引擎,显示平安银行综合金融优势正逐步释放。
降本增效、转型路径
从三季报看,平安银行正通过数字化转型驱动降本增效,业务及管理费276.49亿元,同比下降9.6%。同时,加强资产质量管控,信用及其他资产减值损失259.89亿元,同比下降18.8%。行长冀光恒强调,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好转,该行会努力在今年实现业绩筑底企稳。
未来,平安银行面临的挑战依然不小。净息差可能继续承压,零售业务转型成效尚需时间验证,对公业务能否持续“补位”也有待观察。但黑暗中已现曙光,三季度净利润降幅收窄、财富管理持续增长、资产质量保持稳定,这些积极因素共同勾勒出一家银行在逆周期中的自我革新。
中国银行业告别了高歌猛进的扩张时代,正步入精耕细作的高质量发展阶段,平安银行的转型路径,无疑将成为观察中国银行业转型成效的一个重要窗口。
(责任编辑:zx0600)
10-31
10-31
10-31
10-31
10-31
10-31
10-31
10-31
10-31
10-31